污泥停留时间对餐厨垃圾与剩余污泥中温厌氧混合发酵系统的影响 摘要: 采用连续搅拌釜式反应器(CSTR) 成功启动了餐厨垃圾与剩余污泥混合发酵平行系统,重点探究了不同污泥停留时间( SRT) 缩减幅度对于餐厨垃圾和剩余污泥混合发酵系统的影响. 结果表明,较大幅度地缩减SRT( > 8. 3 d) 提升反应器运行负荷,不利于反应器的稳定运行; 随着反应器运行负荷的增加,SRT缩减幅度应逐渐降低(5 ~ 0. 9 d) ,能够取得餐厨垃圾和剩余污泥混合发酵系统的 文献 2021年09月02日 0 点赞 436 浏览
连续流系统中好氧段及沉淀段对污泥及其缺氧段脱氮能力的影响 摘要: 在好氧段 3 种溶解氧( DO) [3. 0 ~ 3. 5 mg·L - 1 ( Ⅰ阶段) 、2. 0 ~ 2. 5 mg·L - 1 ( Ⅱ阶段) 和 1. 5 ~ 2. 0 mg·L - 1 ( Ⅲ阶段) ]的A2 /O 实验系统,考察了本段及后续沉淀阶段污泥的变化,以及对系统缺氧段反硝化的影响,并与 DO 为 1. 5 ~ 2. 0 mg·L - 1的缺氧-好氧( A/O) 系统进行 文献 2021年09月02日 0 点赞 436 浏览
FeCl3 -生化耦合技术调控未知诱因的污泥膨胀 摘要: 丝状菌污泥膨胀是影响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的常见问题. 现有的调控技术存在见效慢、耗时长和通用性差等弊端. 提高 COD 和 DO 浓度,投加 FeCl3 和交替曝气是目前调控丝状菌膨胀的主要方法,这些方法的耦合技术调控未知诱因的污泥膨胀的效果鲜有报道. 实验设计三段 A/O 反应器应急性运行 SBR 工艺,交替曝气时提高 DO 至( 7. 45 ± 0. 49) mg·L - 1,COD 初 文献 2021年09月02日 0 点赞 442 浏览
高效活性污泥法-人工湿地组合工艺资源化处理生活污水 摘 要 采用高效活性污泥法 (HiCAS)-垂直潜流人工湿地 (VSFCW) 组合工艺,利用好氧生化池 (28 L) 和人工湿地 (65 cm×65 cm×40 cm),在水力停留时间 (HRT) 为 1 h、污泥停留时间 (SRT) 为 0.2 d、水力负荷为 4.08 m3 ·(m2 ·d)−1、污泥负荷为 0.973&nb 文献 2021年09月02日 0 点赞 452 浏览
污泥不同脱水方法的实验分析及脱水机理探讨 摘 要 为进一步认识污泥脱水的机理,寻找更为有效的污泥脱水方法,提出了一种新的污泥中水分存在形式的划分方法,同时进行了自重、离心、盐溶液渗析脱水 3 种实验,并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等手段,对原状污泥与 3 种脱水后污泥的微观结构进行形态学及定量分析。自重、离心、盐溶液渗析脱水后污泥的最终含水率分别为 89.4%、78.0%、28.4%,且不同脱水方式会影响污泥的微观结构, 文献 2021年09月02日 0 点赞 480 浏览
城市污水处理厂进水氨氧化菌对活性污泥系统的季节性影响 摘要: 为考察进水氨氧化菌( AOB) 对活性污泥系统的季节性影响,对未设置初沉池的西安市第二污水处理厂中进水及活性污泥的氨氧化活性及群落结构进行长期调查分析. 结果表明,进水及活性污泥的比氨氧化速率( SAUR) 分别为 0. 48 ~ 3. 02mg·( g·h) - 1和 0. 68 ~ 2. 25 mg·( g·h) - 1,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进水 SAUR 与次月活性污泥 SAUR 高度 文献 2021年09月02日 0 点赞 490 浏览
直流电场强化活性污泥法处理木质素废水的效能、污泥特性及群落结构研究 摘要 以溶解态木质素模拟废水为研究对象,考察了不同直流电场条件下活性污泥反应器( R1,无电流,悬浮污泥) 、电极生物膜反应器( R2,电流 I = 10~ 60 mA,无悬浮污泥) 与电极生物膜-活性污泥反应器( R3,I = 10 ~ 60 mA,悬浮污泥) 中木质素废水的处理效能、污泥生理特性( 活菌比、木质素过氧化物酶( LiP) 、三磷酸腺苷( ATP) 等) 、 文献 2021年09月02日 0 点赞 502 浏览
基于厌氧膜生物反应器的剩余污泥-餐厨垃圾厌氧共消化性能 摘要:采用厌氧膜生物反应器( anaerobic membrane bioreactor,AnMBR) 进行剩余污泥与餐厨垃圾的共消化,研究其有机物的去除特性、产气性能和微生物群落组成等运行性能. 结果表明,反应器运行过程中有机负荷( organic loading rate,OLR,以 VS 计)稳定在 0. 59 ~ 0. 64 kg·( m3·d) - 1,挥发性固体( volatile s 文献 2021年09月02日 0 点赞 503 浏览
不同低碳氮比废水中好氧颗粒污泥的长期运行稳定性 摘要: 为了研究好氧颗粒污泥系统处理低碳氮比废水的长期运行稳定性,采用低碳氮比( C/N) 条件下逐步增加碳氮负荷的进水方法,分别在反应器 A 和 B 中接种好氧颗粒污泥,考察其长期运行过程中的理化性质、处理性能及应对冲击负荷的稳定性.其中 A 反应器的碳氮比一直维持在 2,而 B 则由4 逐步降至 2. 结果表明,在4℃存储30d 的好氧颗粒污泥,经过25d 的培养,其活性基本恢复,A、B 反应 文献 2021年09月02日 0 点赞 504 浏览
臭氧投量对SBR系统污泥沉降性能及脱氮除磷的影响 摘要 以污水厂冬季膨胀期污泥( SVI = 280 mL·g - 1 ) 为对象,研究了臭氧投量对 SBR 系统污泥沉降性能及脱氮除磷效果的影响. 结果表明,低浓度投加臭氧( 0. 085 g·g - 1,以 O3 /MLSS 计) 20 d 后,菌丝体被打断,SVI 降至 125 mL·g - 1,消除了污泥膨胀,且硝化、除磷效果不受影响. 高浓度投加臭氧,污泥的沉降性能 文献 2021年09月02日 0 点赞 517 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