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二十埠河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清淤及部分岸坡整治工程)
项目类别:河道底泥处理处置
项目描述
二十埠河干流瑶海区段10.366km进行清淤,工程范围为:
1、包公大道-郎溪路段,长约2km;
2、合店路-合马路段,长约8.486km。清淤方式采用环保绞吸式清淤,泥浆通过排泥管输送到河道中下游的底泥干化场。总清淤方量15.78万m³(水下测绘方)。
采用带式脱水系统对淤泥进行脱水固化,泥饼(含水率50%以下)外运,压滤液经处理后达标排放。
二、项目技术工艺和解决方案概述
1.技术工艺
河道底泥带式脱水系统
2.解决方案适用范围
黑臭水体整治 河道底泥清淤脱水处理处置
3.技术工艺特点及优势
A. 适应范围广,能够适应河湖底泥的复杂特点;
B. 能耗较低、占地面积少:单套装机功率67kW,占地面积约1亩;
C. 操作简单运行成本低:人工、电费、药耗;
D. 日处理能力:500m3/d(水下测绘方);
构造紧凑、式样新颖、操作管理方便,处理能力大、滤饼含水率低于50%。
3.主要工艺路线:
由环保绞吸式挖泥船或者水力冲挖机机组清出的泥水混合物,通过岸管(输泥管)统一输送入脱水固结- -体化场地,经过杂物分离筛,除去泥水混合物中生活垃圾及砖石等杂物,泥水混合物进入淤泥集中池进行浓缩沉淀调理,再经过浓缩池、动态搅拌罐,使其充分絮凝后然后进入脱水固结一体化设备进行脱水处理并产生泥饼(泥饼含水率35 -60%,且不应高于60%),产生的滤液经处理SSs20mg/L,且水质不应低于现状水质后排放。
①杂物分离:
利用振动筛或滚简筛对河道底泥中的大量砂石、建筑垃圾、废弃塑料袋.树枝杂草、生活垃圾等杂物直接清除。大大提高后段工作效率,增加了处理量,通过前段浓缩后沉降的污泥进入下一污泥浓縮阶段。
②浓缩:
通过设置高效浓缩罐、动态揽拌罐与布置合适的浓缩池配套,使大量的底泥快速沉淀浓缩后,进入下一段调理阶段。
③调理:
由静态混合器、高压混合器、动态混合器组成,加入絮凝剂充分调理污泥,以达到最佳的絮凝效果,最终实现污泥的快速脱水。
④压滤:
调理的河道底泥,经特种带式压滤机通过渗滤、浅压滤及深压滤三阶段,得到含水率低于60%便于运输的泥饼。
带式压滤机滤水过程由:浓缩区、重力脱水区、楔型脱水区、低压脱水区、中压脱水区、高压脱水区。
泥水混合物经过脱水固结一体化设备进行脱水处理并产生泥饼,泥含水率35~60%且不应高于60%,基本满足渣土车外运的含水率条件;依据相关工程经验,1000m3 (水下方)脱水固结后的体积约250~ -500m3。泥水混合物经脱水固结后用渣土车运输至合肥市指定的场地进行填埋,新站区运距约40km。
三、工艺设备
表1、主要施工机械设备汇总表
序号 | 设备名称 | 规格型号 | 数量 |
1 | 泥浆泵 | 20020 | 2 |
2 | 清水泵 | 5040 | 8 |
3 | 高压水枪 | / | 16 |
4 | 接力泵 | 单泵输送能力800m | 6 |
5 | 环保绞吸式挖泥船 | 80m3/h | 4 |
6 | 脱水固结一体化设备 | 日常处理能力30m3/h | 3 |
7 | 渣土车 | 车容量20m3 | 6 |
四、项目意义
1.实施效果
河道底泥经处理后含水率由80%下降到40%-50%,优化后的工艺系统运营稳定,连续出泥,单套系统的日处理方量可达500m³/d,远超行业平均水平。本项目压滤系统采用智能控制,全自动运行,能耗较低,人员少,操作简便易于维护。
2.社会效益
本工程的实施将消除二十埠河黑臭水体内源污染释放问题,底泥上岸后被压滤脱水处理,形成泥饼,减少二次污染,便于进入资源化利用途径。能够显著降低运行噪音和臭气释放。项目实施完成后,沿河周边居民生活幸福指数上升,进一步提升了城市形象,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力。
3.生态效益
通过进行环保清淤并进行脱水处理,将大约15.78万m³(水下测绘方)的淤泥进行脱水后进行处理,有效的消除了河道的内源污染,大幅度的降低城市河道的水体中的污染物。另一方面,通过对水体的内源清淤,为水体中的水生态的构建创造了必要条件,即为恢复水体的自净能力创造了条件。
五、参考标准
《巢湖流域城镇污水处理厂和工业行业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农用污泥污染物控制标准》(GB4284-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