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种不同工艺切换下活性污泥菌群结构及代谢产物对污泥沉降性能的影响
摘要: 均以乙酸钠为碳源,考察了 AAO 脱氮除磷( Ⅰ阶段) 、AO 脱氮( Ⅱ阶段) 、好氧除碳(Ⅲ阶段) 这 3 种工艺下污泥沉降性能的变化,追踪了污泥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的演替、监测了微生物代谢产物的含量及组分变化,分析运行方式对污泥沉降性能变化的影响. 结果表明,Ⅰ阶段沉降性能最佳,其次为Ⅲ、Ⅱ阶段. 运行条件的不同,系统优势菌及菌群结构都发生了显著变化,其中 Thiothrix 的相对数量
介绍
摘要: 均以乙酸钠为碳源,考察了 AAO 脱氮除磷( Ⅰ阶段) 、AO 脱氮( Ⅱ阶段) 、好氧除碳(Ⅲ阶段) 这 3 种工艺下污泥沉降性能的变化,追踪了污泥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的演替、监测了微生物代谢产物的含量及组分变化,分析运行方式对污泥沉降性能变化的影响. 结果表明,Ⅰ阶段沉降性能最佳,其次为Ⅲ、Ⅱ阶段. 运行条件的不同,系统优势菌及菌群结构都发生了显著变化,其中 Thiothrix 的相对数量是影响污泥沉降性能变化的主导细菌. 在接种污泥和Ⅰ阶段Thiothrix 的丰度仅为 0. 08%和 1. 51% ,Ⅱ阶段上升至 9. 41% ,Ⅲ阶段降至 4. 29% . Ⅰ阶段的厌氧区对该菌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但Ⅱ阶段的缺氧区却刺激其优势生长. 同时对比了 3 个系统中微生物种群多样性,Ⅰ阶段最高,其次为Ⅱ、Ⅲ阶段. 缺氧区和厌氧区的引入导致系统功能与环境的复杂度增加,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有所升高. 胞外聚合物 ( extracellularpolymeric substances,EPS) 中各组分含量及三维荧光测定结果表明,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对 EPS 的组分及含量具有显著影响,进而导致污泥沉降性能改善或恶化的进程加剧,污泥沉降性能与松散附着胞外聚合物 ( loosely bound EPS,LB-EPS) 中蛋白质/多糖的比值呈正相关.
关键词: 生物处理; 污泥沉降性能; 菌群结构; 胞外聚合物; 荧光特性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转载请注明出处: 中国泥网 » 3种不同工艺切换下活性污泥菌群结构及代谢产物对污泥沉降性能的影响